从手提肩扛到机械化施工,从小企业到扬帆海外的大型国企,无论在过去、现在还是未来,公司一批批前仆后继的质量员始终坚守质量初心,严把质量关口,用精细到微毫的专注和严谨为工程项目保驾护航,默默点亮老牌国企的品质之光。今天,带大家认识公司质量员大军的三名“老中青”。

 

胡德荣: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传承

 

       “胡师,这么大太阳,又来现场检查啦!”

 

       “肯定的嘛!质量一放松,劳而无功!来来来,你看看这个钢筋间距……”烈日下,眉毛花白的胡师和往常一样,手握卷尺,细心地进行工序质量检查验收。

 



       胡德荣是公司第二直管部的质量员,1983年3月到公司工作至今,有着近40年的工龄,先后从事安全、质量管理工作,参建项目数十个,其中不乏云南省公安厅(鲁班奖)之类的优质工程。在青年员工眼里,他是兢兢业业、一丝不苟、甚至有些“刻板”的“老古董”,也是业务精湛、经验丰富的“百科全书”。

 

       他工作起来干劲十足,为了保证每道工序质量,每天早早便去到现场,开始一天的质量监督战。提着靠尺,拎着水壶,转现场、爬脚手架......一天至少行走一万五千步,每个角落他都要看一遍,一双布满皱褶的眼睛炯炯有神,发现问题及时记下,不厌其烦地找相关部门和施工队伍沟通解决,直至整改完成才罢休。为了更好地起到监督效果,老胡师虚心地向年轻职工学习制作PPT,办公室内,总能看见胡师端坐在电脑面前,戴着老花镜,伸长脖子、眯着眼睛一点点挪动质量问题照片,一字字将质量标准敲打上去。每周例会上,当他拿出耗时制作的PPT耐心讲解时,一口“江川”口音亲切有力,有理有据,让施工班组不得不服,只能默默认领问题按期整改。在他的“锤炼”下,一些好学的施工人员技能渐长,大家也总说:“胡师在,我们干活就踏实”。

 

       当谈到质量规范标准时,他总是底气十足。有一次,在现场检查砖砌体垂直度允许偏差时,一名颇有工作经验的工长坚持认为胡师的要求和规范有出入,两人争论不休,最后一起查验规范,证明胡师是对的。此后,胡师就成了大家心中“行走的质量标准”,项目人员随口一问,胡师总能给出标准答案。对此,他说:“各类验收标准我都烂熟于心,这可是吃饭的家伙,再  记不得在检查前也要再复习一遍”。

 

       距离退休还有几个月的时间,老胡师最牵挂的还是他的几名徒弟,他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年轻人工作方法。他要求徒弟们坚持“先内业、后现场”的工作方式,在每个工序前都要先看规范,再上现场检查验收,先确保自己专业,才能进行管理。在传帮带中,他身体力行的教导弟子们要忠诚于企业,要有职业道德和责任心,要对得起岗位职责。

 

       “40年忠诚一企,矜矜业业搞好质量”,这大概就是60岁的胡德荣职业生涯中最亮眼的名片。

 

夏航:“百”炼成刚的技术质量“痴”


       “好!OK!没问题,我来!”这是夏航说的最多的一句话。今年35岁的夏航,意气风发,不怕麻烦,喜欢挑战,对技术质量有着“迷”一般的痴情和追求,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,像个陀螺一样奔跑在工作岗位上,现任公司安装分公司质量技术科科长。

 



       在6个项目一线的技术质量锻造中,他把项目现场当作学习与创新的课堂,不断追求完善和改进,深夜办公室内,总有他细细琢磨图纸管线的身影,现场中,他总是带着问题不断查摆建设中的不足。在一次施工过程中,他发现传统的板面支吊架安装方法是在结构楼板完成后,在楼板下方弹线、定位、打眼,再用膨账螺栓固定支吊架,过程中工人要采用登高工具仰面操作,存在定位慢、工效低、粉尘多、安全隐患高等问题,对工程质量也造成一定影响。于是,这个“疙瘩”就结在他心里了,吃饭睡觉都想着这件事,这问题能解决吗?怎么才能解决好?经过反复的琢磨和推翻,终于在一天晚上,思维灵光一现,“几近成魔”的他紧急召集团队连夜召开会议,提出是否可以把支吊架固定件一次预埋成型的想法,并针对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展开讨论,深更半夜里,一群人唇枪舌战,最后,他成功地说服了大家,得到了大伙的支持。说干就干,他带领团队立即开始了复杂的实验工作,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常常挑灯夜战,一碗碗泡好都来不及入口的方便面,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,见证了大家上百次的反复实验及上百次细致到微毫的调整与改良,千锤“百”炼后,他最初的奇思妙想变成了现实,创新了板面支吊架安装方法,实现了支吊架固定件从安装阶段到预埋阶段的工序优化,降低了消火栓箱的留洞难度,提高了竖向套管的预埋精度,并成功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,推动了机电安装工程一次预埋成型施工技术的发展。

 

       “做安装工程就要做出安装的好工程,做出来的机电安装工程质量必须是一流的。”自信满怀的夏航用亮眼的成绩单证实了这句话,在数百次的琢磨和实验过后,他获得各类奖项30余项,其中,国家级QC成果奖3项、实用新型专利5项、省QC成果奖5项,获得“西南西北八省区建筑业贡献杯优秀青年岗位能手”荣誉称号。

 

杨三能:“爱较真”的质量护航员


       作为公司较早培养的一批质检员,1994年出生的杨三能在公司第十一直管部工作,年纪不大,但业务熟练,是切切实实的“质量控”。在项目管理中,他严把检验关,讲原则,爱较真,同事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“爱较真”的杨三能。

 



       对于同事们的称呼与评价,他欣然接受,他清楚地知道,在质量管理中,“爱较真”并不是贬义词,工程质量容不得一丝马虎,只有做到层层把关,点点控制,才可能保证各个环节不出现质量问题。在一次随机监督中,一位班组老师傅因操作不规范,被杨三能立即制止,还不耐烦地说自己几十年的经验不会错的,差不多就行了,他拍着老师傅的肩膀说:“老大哥,在技术面前,我们只相信标准,在质量方面,经验只能作为参考......”一席话下来,老师傅难为情的笑了,按照杨三能的要求一一整改。

 

       他在工作中历来就是这样精益求精,严谨细致到近乎“不近人情”,却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让人心悦诚服。记得有一次,在项目检查过程中,正在测量抹灰平整度的他要求班组操作人员重新处理,当时已临近下班,操作人员心有怨言,嘴里唠叨着:“已经达到检验标准了还让重新处理,你可真能较真!”他语重心长地说到:“装饰装修就相当于我们穿衣服,我们谁也不愿意自己的衣服皱巴巴的。质量就是咱的名片,我们心里都得有一杆秤,能做到更好,就不能只做到差不多,不能养成只要达标万事足的心态。”他边说边接过操作人员手里的工具操作示范。

 

       项目人员提起“90后”的他,都打心眼儿里的认可,他工作严谨,业务过硬,能扛事也不怕事,在项目维稳、项目现场出现故障时,他都冲在前方,除危解困。对于年轻的自己,杨三能没有好高骛远的要求,只希望自己能发挥螺丝钉精神,守得住繁华,耐得住寂寞,甘于平凡,从点滴做起,在平凡岗位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,努力做一颗永不生锈的“螺丝钉”。

 

李琴 武雯葶 马榕 邵珊  报道

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